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對偏鄉小校裁併校的主張
近期廢校爭議再起,教育部在95年2月已公佈「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」,提供各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就學生人數100人以下小型學校是否進行整合的參考。但目前各縣市政府因教育成本的考量各有其訂定標準,中央、地方理念不一,使得許多原鄉偏遠小學現正面臨整併裁撤的利益評估、存廢問題。
原鄉地區幾乎都有人數偏少的小校,相同處是地理環境特殊、交通不便。本會理事長柯玉琴提到:「很多部落的村民提到裁併校,因為路途遙遠無法就近照顧,都紛紛表示質疑與反對。這也要考量到在地的文化傳承及家長對學生上下學的學校路況、環境不熟悉的擔憂和問題。」由於並不是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小學,政策規畫不全,貿然施行裁併小校會對於原鄉部落孩子的就學造成沉重的負擔,也讓部落的村民增加擔憂。針對此議題,本會提出四點理由,呼籲教育當局及各縣市政府教育機關「務必請保存每村都有學校」的重要性:
1.人口流失嚴重、文化傳承不易
學校長久以來一直是文化傳遞的重要場所,這種現象又以部落的學校為重,政府近來不斷強調鄉土文化的重要性,各個部落小學也極力復振母體文化傳承的工作,若將學校廢除或裁併、將部落孩子往外送,不但加速部落人口外移;學生無法在自己的部落裡學到自己的文化,部落文化的傳承則更顯困難。本會理事長柯玉琴說:「我就覺得為什麼一定要叫小朋友到山下唸書?其實在山上可以讓家長帶著孩子學習,反而會交給孩子們更多在地生活的知識。」另一方面,在部落裡,學校也有其重要性,學校平日不僅用來上課,在假日也是社區聚會或舉辦喜事之處,學校的存在,可凝聚社區共識,學校的資源更可融入社區協助發展。
2.重點應擺在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上而不是教學成效上
各縣市政府從2003年起針對裁併校議題積極輔導偏遠小校轉型為特色學校,以避免面臨裁撤、合併的命運。這項做法非常可議,讓偏遠小校為了保住自己的學校不被裁併進而積極發展學校特色,這不僅與學生學習的忠旨相違背,偏離學校本位課程的做法也罔顧學生的學習權益。
偏遠地區的小校,除了要扮演好自己的教育本位角色,同時它也是社區中心、部落凝聚力的重要指標;小校內的教師要時常身兼數職,處理學生大大小小的事務之外,教學的運作已從學校內擴增至社區發展,學生的生活與家庭、社區緊密結合,偏鄉小校老師不但要時常走入社區關懷了解,更要隨時與社區的脈絡互動。再者,小校學生通常相對地接受到老師們的「高度關懷」,能確實而有效的提升學習成效,要是再少了學校的就近輔助功能及老師們的悉心照料,那麼所謂的「弱勢」只會不減反增,根本達不到任何教育均等的果效,小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。但往往因教學資源的不足、人員配置的缺乏再加上城鄉差距不斷地擴大,使得小校的運作更加困難,很容易就被掛上教學成效不彰之名。
基於此,從教育均等的層面來看,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給面臨裁併校的小校,而不是只從特色發展不彰便否定小校的教育成果。政府應該注重的是更內部、根本的結構性資源差異問題,而不是盲目呼籲為提升教學成效而發展特色。
3.小校並非無競爭力,而需創造「個別差異」之教學理念
部落小學的競爭力一直是為人詬病之處,因人數少,一個班級可能只有一位學生,缺乏同儕的競爭與進步的動力,使得學生的課業表現往往不如預期的好,部分原鄉教師也會因此逐漸失去教育熱忱。但回歸的教育的本質,並不是所謂的大學校、人數多才會有所謂的競爭力,重要的是在觀念的教育上。偏鄉小校班級人數少反而可以從孩子的「獨特性」切入、落實「個別差異」的教學理念,個別化教學是一種社會趨勢,重視個別差異與需要,可開啟學生多元智慧,使其潛能發揮極致,完成自我實現。這是小校的「另類優勢」:容易看到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?學生的成長與教學方式是否契合也能立即發現,而不會像都市的學生成績競爭激烈,家長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,總是讓孩子不斷補習、填充,就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,卻忘了孩子是否能夠全部吸收、也忘了孩子的壓力問題。
另一方面,長久以來,原鄉經濟條件普遍較差,家長勤於工作之故較缺乏時間也無足夠的經費去加強孩子的教育,家庭功能較為薄弱,學校自然而然成為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場域,政府實不能一直以「課業表現」的角度審視偏鄉小校,強迫廢校或強制合併,政府應該積極的看重學生的「整體發展」,了解學校的教育需求。此外,原鄉教師也必須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心態,反而需要更積極的付出關懷和行動,這也是政府需要去重視的地方。
4.學生的交通安全堪虞
原住民行政區地理分佈與交通路線常不相符,許多山區偏遠小學,可能三、四個村莊也才會有一座小學,學區因居民數少、地域分散,有的時候學生還要長途跋涉才能到學校上課,故另設置分校、分班。如果今天裁併學校,學生反而要浪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抵達學校上課,這樣豈不是變相剝奪學生的「受教權」。此外,政府為因應裁併校政策提出「交通接送」的方案,政府所花的錢不減反增;再以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的高雄那瑪夏鄉和桃源鄉來看,許多道路柔腸寸斷、逢雨必毀、地勢非常險峻,若司機不諳當地路況,接送學生安全堪慮,若發生交通事故,責任又該歸咎於誰?誰擔得起學生的生命責任?
即使教育成本高的驚人,但裁併校政策帶給原鄉地區小校的效應絕對是弊大於利。社區發展、部落文化都與學校息息相關,無法只用簡單的經濟成本效益去解析,政府必須多傾聽在地民眾、教師與家長的意見,制定完善周全的政策,著重「學生的受教權」,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與遺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